乐文小说网 > 东行志 > 第八回西方有佛拜真如,菩提萨埵有华严。

第八回西方有佛拜真如,菩提萨埵有华严。

宝境,灵山。

这座无数朝圣者心中的圣山坐落于天竺国边陲,但是虽然视若咫尺,可无数人终其一生,都未能走近它。

它仿佛是一座海市蜃楼,在飘忽的虚幻中映照出人间的万千浮华。

其实,世人殊不知,能够抵达灵山的,非是足力,而是心性。

芸芸众生轮回周转,皆在这大千世界中遍历风物。而这一生当中,一路行来的不只是人,心也在路上渐行渐远。

梵行,亦是心路。

唯有心怀众生,抛却情欲,得空明慈悲之心,方可成佛。

诸佛以无上佛法救苦度世,而众生也以虔诚的信仰回馈诸佛。

自此西天,人神共荣。

此时此刻,灵山,钟声悠扬。

处在灵山这静幽雅致之地,雷音古刹更显得无与伦比。

大雷音寺坐落在祥光万道,瑞蔼千重的灵山主峰灵鹫山之巅。这座雄踞西天的宝刹不同于东天神庭的富丽堂皇,更多的是一派祥光瑞气,安泰祥和,让人倍感这里是一片庄严安然的净土。

灵鹫峰上,只见一带高楼,几层杰阁。楼阁庙宇冲天百尺,耸汉凌空。嵯峨栋宇矗立云中,豁达的窗轩间飞星浩瀚,岿然天地间回荡着渺渺佛音,真乃是灵宫宝阙,琳馆珠庭。

雷音宝刹处处透出人间难觅的灵光佛性,没有世俗的纷扰,不见红尘的浩劫。

雷音寺,大雄宝殿。

大殿呈圆形布局,宝相庄严的巨大金莲坐落在大殿正中,以此辐射出万千莲座。大殿四周帷幔层层,祥云飘香。穹顶之上是巨大的三界天顶壁画。

佛陀盘腿坐在莲花台上,双手结印于胸前,明目轻阖,仿佛周身的一切都与他没有关系。

他身披遍体金光的袈裟,赤红的襟袍上,绘满华丽的佛纹。他的衣袍宽大无比,无风自动,颇具威严之相。在他的身后,是一轮熠熠生辉的黄金光明宝相,宝相四周包绕着黄金锻造的边框,框中佛光呈圆形分布,一轮卍字雍仲佛印缓缓律转,似在言说这三界亘古不变的法则。

无言中,他一人就庄严了这大千世界。

佛陀拥有无上的大智慧,佛陀亦能看透世间的一切。

佛陀言语温润,心思玲珑,面容慈祥。但是在诸佛的感受里,佛陀一直有着一种无声的威严。这是一种无形的压力,无时无刻地笼罩在天地之中。哪怕是修为广大的菩萨罗汉,在佛陀面前,亦是自觉懵懂如新生的孩童。千万诸佛皆以佛陀作为他们悟道路上的灯塔,尊佛陀为宗师,敬佛陀之学识,叹佛陀之大德,佩佛陀之思想。

兆载永劫,九法本师。如是我闻,释尊如来。

双眸微启,如来佛祖深邃的目光如洞穿千古,穷极八荒。

他轻轻开口,那古奥雄浑的声音荡涤在诸佛的心间:

“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

一声佛偈,回荡在万籁俱寂的大殿之中,分外雄阔。

诸佛不语,他们在等待着一个答案。

一个关乎西天佛国未来的答案。

就在这时,大殿中寂静的气氛被一道女声打破。

“关于真经远渡东天神庭一事,不知释尊如何圣裁?”

诸佛闻言,齐齐望去。只见如来佛祖身侧共有四座莲台,在其中一座上,一位身披白衣,辉光缭绕的菩萨正开口发问。

虽是女子之身,却在如玉的面庞间尽显庄严之象。她身姿端庄,气度不凡,在她如雪的霞衣上,是一袭雪银缎成的袈裟,一层薄纱笼罩在她的长发上,墨玉般的青丝宛如一帘垂落的瀑布。她的纤纤玉手平举在胸前,在她的掌心,托着一个羊脂白玉雕就的宝瓶,瓶中翠绿的杨柳枝上,正挂着晶莹的甘露。

慈航普度,大慈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能洞彻大千世界五蕴皆空的真实相,且有观自在的境界,更常以大慈大悲之法于世间救苦救难。

此时,观音菩萨望向佛祖,希冀着他能够给出一个明确的决定,可映入眸中的,是佛祖岿然不动的安然金身。

她愈来愈看不懂眼前的佛祖了。

要了解一个人尚且不易,更何况是拥有无上大智慧的释迦牟尼佛。自万载而始,她跟随佛祖参禅修法,最终得证大道。一路走来苦海无边,她视如来佛祖为芸芸众生的指路明灯,亦是自己的无上导师,而更多的时候,她视其为父亲。

然则真经东渡事关西天佛法庄严,更事关天下千万苍生,哪怕是她的心中对如来佛祖有万般虔诚恭敬,也难以比拟她对三界的大爱。

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的话宛如叶落深涧,未引来一丝回音。

如来佛祖仍在静静参禅,稳若磐山,静若秋潭。

这时,一旁莲台之上,一个男子禅定渐醒,双眸启张。他容颜清隽,眉清目秀,一双眼瞳看上去柔和似水,实际上却坚毅万分。凝雪般的长发垂拂而下,更是为他平添了几分傲然的风骨。他身穿一袭翠青色的长衣,一件宽大的袈裟平整的斜披在他的襟前。一轮莲花宝相悬于他的身后,莹莹佛光清辉如许,映衬得他万分圣洁。

无量行德,大行普贤菩萨。

普贤菩萨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他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在世间弘扬诸佛的理德与定德。

普贤菩萨看着眼前的观音菩萨,从她的眼中,普贤菩萨看到了她心底的忧虑和焦急。他望了一眼仍在禅定的如来佛祖,摇了摇头说道:“观音大士,真经东渡此事,何需如此商议?”

听闻此言,观音菩萨别过头,她行了个礼,问道:“不知普贤大士意下如何?”

普贤菩萨的声音肃穆而庄重:“如今天地间业障横行,芸芸众生于世间遭受苦难,亦有妖魔肆虐三界六道。佛救乱世,真经为我佛国至宝,我佛以真经教义平天地苦厄,度化万千,可谓是救世至典。”

他轻轻一顿,续而坚定的说:“我认为,真经于我佛国意义重大,不可远渡东天。”

观音菩萨听罢,她的眸中划过一丝沉思,她说道:“东天神庭并非皆是善类,传闻玉皇大帝近来以苛政统御三界,对妖族和人间更是采取高压态势,他们的种种作为与我佛思想大相径庭。”

“东天诸神未免过于醉心武道强权。”普贤菩萨说道:“我佛崇尚大慈大悲,行善人间,我们的力量来自天地万千生灵汇集而来的愿力,这种大德境界岂是东神可以比拟?”

“莫要小瞧了道门术法。”观音菩萨轻叹一声说:“他们的修业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千奇,我很担心如果真经落入东天,会被作何用途。”

“真经乃天成瑰宝,受我千佛万载礼诵,加持其上的愿力天地独一。”普贤菩萨沉声说道:“我佛之伟力,东天诸神怎窥一二?”

这时,一旁的一位身披黄袍的男子,浅笑吟吟。

他扬起头来,从他的目光中,似是可以窥见他所承载的万千睿智。再看去,可见他面色和煦,飘逸宁人,斜飞的英挺剑眉间,是他明亮却又蕴含着锐利的明眸。黑亮垂直的发随意的披拂而下,在潇洒中全无半丝疏狂的意味,反而是清雅以极,大有智者之象。

他的上身只款款披有一袭明黄袈裟,在他的左掌心中浮有一朵青莲,而在他的右掌心中浮有一柄约有寸长的曲刃短剑。一莲一剑相互辉映,刚柔并济中,气势凛然。

广慧悟智,大智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所具有无尽大智慧,大明彻,大神通。为众生开示净行法门,进入妙吉祥境界。同时,也往来人世广布德泽利益三界众生,来圆满诸佛业果。

作为最负智慧的菩萨,文殊菩萨的话堪称金科玉律。

普贤菩萨自然想到了这一层,他望向文殊菩萨,问道:“不知文殊大士如何看待此事?”

文殊菩萨笑了笑,说道:“权衡利弊,此事我也更为倾向于拒绝东神的请求。”

“文殊大士也是如此想法?”观音菩萨的语调中有了些许讶异,她不曾想到,文殊菩萨的立场也会是如此笃定。

“我佛奉真经为至典,教化世人普渡众生皆以此为纲领。”文殊菩萨笑答:“若是真经东渡,无异于是动摇了我佛国根基。”

“那这般说来,我们大可以拒绝了东天神庭的要求。”普贤菩萨的话语中,气势凛凛。

文殊菩萨摇了摇头,他平静的说:“不可莽撞,我们诸佛虽是有万愿加持,但是我们仍然不可轻视东神,他们的实力我们尚无领教,若贸然拒绝,恐怕会因此与东天神庭发生摩擦甚至爆发战争,对于三界而言,无异于是一场浩劫,所以我们一定要慎重而行。”

“那文殊大士有何想法?”观音菩萨问道。

“我更关心的是东天神庭为何如此迫切的想要得到真经。”文殊菩萨若有所思的说道:“虽说九州三界风雨飘摇,但东天神庭仍然具有着绝对的领导力,下界妖族想要颠覆东神的统治无异于以卵击石。既无外患也无内忧,东神又何必如此迫切的想要得到真经?这其中恐怕另有缘由。”

文殊菩萨的话鞭辟入里,一时间,诸佛发出了附和的低语声。

观音菩萨点了点头,她似是明白了些。东神如此渴求真经,名曰与我佛共享九州愿力,实则怕是另有图谋。

“而且莫要忘了,东天九州有‘壁垒’保护。”一旁的普贤菩萨说:“我们直至今日都不知道‘壁垒’是因何而生,何时而生,又为何拥有如此庞大的力量。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因为‘壁垒’的存在,东天九州亘古以来难逢外敌。”

他的话,令文殊菩萨和观音菩萨陷入沉思。

东西二天之所以有所分别,并非全然是华夏和天竺的人间地理之别,更是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