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明末好国舅 > 237、御马监人才多

237、御马监人才多

御马监衙门内,备齐香案后,一帮内廷之中,能让无数内外朝臣忌惮害怕的大珰们,诚惶诚恐的跪安接旨。

当然,看着张璟手里的圣旨,这些内廷大珰们,虽然感觉这圣旨传旨的程序不规范,但有当初皇帝大婚时,见过张璟的内廷大珰还有其他太监作证张璟的国舅身份,他们才不敢立即质疑圣旨真假。

反正,宣完旨后,这些内廷大珰还是要接过圣旨印证的,要是有人作假,除非对方技术高超,否则他们还是能看得出来的。

况且,得到国舅爷传旨的消息后,他们也派人火速骑马去宫里问消息了,相信拖延国舅爷片刻,便可以确定真实性。

其实,也不能怪他们起疑,实在是他们御马监这么多年来,只听过皇亲国戚来结交打马匹的秋风,就没听过皇帝让皇亲国戚来传旨的。

张璟十分正经的把借兵圣旨宣读了,心里面,他也感叹那刘时敏有些文采,能把简单的圣旨用骈文、文言文写的这么精炼,确实有些功底。

至于这些跪倒在地的内廷大珰们听不听得懂,那就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不过,想来这些能被放到御马监领兵的内廷大珰们,应该都去过内书堂进修过,也应该自己读过几本兵书,这才能被皇帝安排,放心的掌兵才对。

当时,其实张璟自己在刚刚宣旨时,也发现他这宣旨有些不符合要求了。

想来是朱由校为了图省事,没给他安排锦衣卫随行,所以没将圣旨用蜜蜡封口,直接就让他带出来了,还是这不经内阁同意的中旨,不需要那么讲究?

毕竟,这中旨不是给外臣的,也不需要多注意,而内臣终究是皇帝某种程度的家人,给他们的中旨,也不需要认真走程序,因为他们自己会有办法证明这圣旨真假。

想到老朱家中后期的皇帝,都有怕麻烦、懒散的传统,张璟觉得朱由校给自己的中旨这么简单,应该是朱由校嫌太麻烦的缘故。

这么一想,张璟觉得他很有必要得把宣旨的步骤弄得正规些,毕竟在御马监里,有他的身份顶着,这些太监不敢对他怎么样,可是到五军都督府,张璟十分怀疑他这么简单的宣旨,会不会被里面看不惯他的人污蔑是圣旨。

如此想着,张璟觉得他得搞一个宣旨的卫队,好在,朱由校说过配给他李进忠手下的锦衣卫,再加上他从御马监抽来的兵马,有这些人在,那这宣旨卫队,可就齐活了。

随着一众太监接旨,在一个叫汪大海的提督太监拿着圣旨查看的时候,自有其他人为张璟介绍其他太监。

说起来,和其余各衙门不同,御马监的内廷大珰有些多,因为这些人不少都在军中任职,能力不俗,随便挑出来,都可以带些人去外地做镇守太监,可以说,御马监的人才是真多。

知道这些,张璟也就理解为什么御马监战力不低,并且皇帝十分信任他们了。

毕竟,御马监和以往的太监监军军队不同,它可不是太监监督军队将领了,而是连中低层军官都监督,甚至于,有的身手不错的太监,直接披甲做军官,这就是皇帝从基层抓起,时刻监督军队思想,再配上内廷的衣食无忧,这要是还不保证军队的忠诚,那也就奇了怪了。

事实也证明这般措施的正确性,历史上,御马监唯一一次和叛乱牵扯进来的,也只有英宗复辟后,英宗要收拾助他复辟却野心极大的曹吉祥的那一次叛乱。

只是,很显然,曹吉祥最终还是失败了,御马监的禁军,在知道曹吉祥要叛乱,多数都没有听他的。

试想一下,以曹吉祥掌握御马监多年,甚至于凭借御马监的禁军,拥立英宗复辟,竟然在要叛乱之时,还被自己的心腹手下们集体倒戈,可想而知,以太监掌控御马监禁军的措施,是多么正确。

也正是因此,御马监才能在大明历次重要战役中,深得历代皇帝的信任,屡屡被抽并派出参战,而历代因此丧命殉国的御马监出身的太监和御马监的禁军兵卒,也是不少。

记忆里,张璟可记得,真实历史上,御马监中的太监也是崇祯年间殉国最多的,而御马监所属的兵卒,也是为大明奋战到最后一刻覆灭。

若是不计较太监乱政的好坏,御马监出身的太监和禁军,无论是在关外还是关内,不管是面对李闯乱贼还是建奴逆贼,这些被文官鄙视为的太监以及太监下属,他们的表现足以让一些满口忠贞气节,最后却在国破时投降的文官羞愧。

一番询问,张璟知道,御马监虽然有不少内廷大珰,但真正做主的也只有三人。

这三人分别是张璟见到的提督太监汪大海,听职位,他好像是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