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明末好国舅 > 69、偷梁换柱

69、偷梁换柱

却说韩克勤一路紧赶,利用道路近的优势,比刘时敏、吴庭礼等人,更早了些赶到了国子监存放资料书籍的库房里。

库房里,平日都有一个老吏留守,管理文书资料。

此刻,那老吏正在库房,检查归档国子监的各种文书。

当韩克勤“砰”的一声,推开门时,那老吏诧异的看去,还在想谁这么不知轻重时,就看到监丞韩克勤焦急走来,连忙就要上前行礼。

“丘老,别行礼了,我赶时间,快把监生张璟和赵如龙最近的一次文章,都给我拿来。”

韩克勤可没功夫和这丘姓老吏客套礼节,他还想着赶快对付刘时敏了。

“是!监丞稍等!”丘书吏诧异了一下,应了一句,就连忙去取张璟和赵如龙的近日的文章去了。

这丘老书吏看着年纪也过了五旬,两鬓霜白,不过人看着还十分精神。

他人到中年屡次不中科举后,便就此绝了仕途心思,后来一番缘故,便进了国子监为书吏,一干这就干了十几年。

往日里,丘书吏就看守和归纳整理这国子监的各种文书,因此对于国子监各文书的拜摆放位置,可谓是烂熟于心,这也是他年纪这么大了,吴庭礼和韩克勤还放心让他管理国子监最重要的文书库房的原因。

片刻功夫不到,丘老书吏便把赵如龙和张璟最近一次在国子监考试的文章卷子,从一个书架上,拿到了韩克勤面前。

“丘老,去门口替我望风,若是吴祭酒带着位公公来了,记得提醒我。”

接过卷子,韩克勤也不废话,一边取了屋内桌上的笔纸,一边对丘老书吏命令着。

很快,随着丘老书吏在门口张望,韩克勤也快速浏览了张璟卷子上的笔迹后,便对着赵如龙的那份卷子,在一张空白纸张上抄录了。

国子监占地说大不大,可说小也不小,更何况吴庭礼故意绕着一些回廊走,路上又不断给刘时敏介绍国子监内的一切,去库房的时间也就不由自主的拉长了。

这下子,也就不止陈风一人生疑了,就是其他陪伴的人,也都感觉到了不对。

毕竟,吴庭礼完全没必要这么带路!

好在,除了少数人以外,其他人虽然不明白吴庭礼的用意,但也觉得这必然与刘时敏查张璟文章成绩有关,所以并未出声。

张璟若是成绩不好,引得皇帝不满,这首先遭殃的就是吴庭礼这个国子监祭酒。

所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其他人也都明白这唇亡齿寒的道理,自然对于吴庭礼的异常举动,视而不见了。

人都是有从众心理的,眼看大多数人都不说话,那少数不知情形的人,纵然疑惑,但也没出声。

况且,就连陈风这样的监督吴庭礼的国子监大佬都没有异议,那少数人又怎么敢出这种风头呢?

刘时敏是第一次来国子监,对于吴庭礼把他办公事的事情,变成了天使巡游,其实内心很享受的,所以纵然吴庭礼接待的“过分”了,但他倒没有多说什么。

毕竟,若非是感异梦自宫,刘时敏现在凭着家中势力,说不得也得科举入仕了。

内心里,自幼便受儒学熏陶的刘时敏,自然也很享受这种观摩儒学子弟圣地的感觉,所以并不抗拒吴庭礼所为。

观摩国子监,总要结束,众人终是到了库房附近。

“已经到了地方吗?吴祭酒,那咱们便走吧!”刘时敏看到“库房”的牌匾,笑着对吴庭礼道。

“是!是!”吴庭礼尴尬应和了两声,心里念叨着但愿韩克勤能来得及。

他慢慢走到库房门前,犹豫着要不要为刘时敏推开门时,便听到后面传来刘时敏的声音道:“韩监丞,你如厕归来了?怎么了?身子不舒服吗?”

“是!肚子突然不适,便离开一时,倒是有劳刘公公挂心了。”

耳听随后的韩克勤有些难受的声音,吴庭礼心中顿时安稳,心想老韩演技不错,这声音,他听得都觉得对方应该身体不适了。

吴庭礼也不看身后,便缓缓推开了库房门,当先走了进去。

刘时敏和匆匆赶来的韩克勤客套后,便当先带人入了库房内。

丘老书吏是经年老吏,对于上官接见更大的官早就习惯,再有韩克勤的提示,他面色不惊的和刘时敏行礼后,便按刘时敏的命令,去取张璟的文章卷子去了。

当然,那文章自然不会是张璟真正的文章卷子,而是韩克勤赶在刘时敏来前,伪造的一份用张璟笔迹抄录的赵如龙的文章卷子。

装模作样的找了小一会儿,丘老书吏终于“有些辛苦”的从满屋子的书架里,找到了张璟的卷子,交给刘时敏。

接过卷子,刘时敏便迫不及待的看了起来。

他入宫之前,便有一定学识,再有宫中内书房请的一些进士大儒的传授教育,学识自然不算低。

浏览了好一会儿,刘时敏看完后,也是不住点头,显然没有像后世看网文的喷子读者一样,看了小说开头,就被毒死,开骂弃书。

国舅爷的文章虽然因为年龄,在某些有些稚嫩,但是功底不错,倒比一般人好上不少。

“果然是皇爷看中的人,国舅爷这文章做的,但是有些出乎咱家的预料。依咱家看,国舅爷的文章水平,若是去考科举,中进士可能难度,但中举人的话,问题应该不大,吴祭酒和韩监丞久在国子监,不知咱家说的对不对?”刘时敏突然出声道。

一旁的吴庭礼和韩克勤,听到刘时敏这话,对视一眼,眼神皆安,心中也是松了一口气,都想着总算把刘时敏混了过去。

当然,对于刘时敏的话,二人自然不能不回。

只见,吴庭礼当先道:“刘公公所言极是,国舅爷是我们国子监的良才,中举人自然是应该的。”

“对!对!以国舅爷饱学之姿,考个举人自然是理所应当的。”韩克勤跟着应和道。

内心里,吴、韩也有些悲哀,偌大的国子监,虽然监生众多,可是真去参加科举,如赵如龙这样的佼佼者,也只能有把握中举而已。

可见自从大明正式确定科举代替荐举至今,国子监落魄到什么样的地步了!

“确是如此,下官虽不管监生成绩,但久在国子监,也曾听过国舅爷之名,知其学识不凡。”出乎吴、韩二人的预料,另一边极少说话,跟陪衬似得陈风,也跟着应和着。

不过,二人此刻无暇多想,只能将那疑惑藏在心里。

待国子监三名管事大佬发话,其他一众小吏,又怎么看不清风向,纷纷出口称赞张璟,直把张璟夸得成了“国子监第一才子”的趋势。

毕竟,说恭维话,不费力,也不费钱,说不得日后还能得到好处,自然有大把人爱说。

见到这幕,刘时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