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略 > 第626章 我的店铺(下)

第626章 我的店铺(下)

“二位客官,你们的茶水皆已备好、上好的茶,请慢用”。

此处是诚信堂名下专售‘奢侈’之物的店铺,尽管此刻天色已近黄昏,但店里的伙计丝毫不敢怠慢客人。

今日买卖不错,罗英很满意的看着账本,之后便要差人送到宋洛儿那里,最后由她和穆一虹在月底汇总。

两名男子,一老一小正在店中转悠,他们看上了一对白玉茶壶,玉质温润、做工精致,看上去相当不错。

壶盖上镶一颗小红宝石,玉壶下是一只轻巧的陶瓷小盘,上面的花纹宛若玉壶放于水面而形成的倒影,颇为精致。

二人仔细看了半天,不惜掌灯细看,点评之句也似乎有点在行的意思,看样子确系爱玉、懂玉之人。

“我说伙计,这玉壶质地也只能算个中等,怎么就卖五百两银子?这也太贵了点吧?”。

那名年轻男子望望与他一起的老者,向店里伙计说道:“能不能便宜点,四百五十两如何?”。

这价砍得,一下子就掉了五十两银子。

伙计笑道:“两位客官说笑了,我们店里是不讲价的,若是二两三两的还尚且要经掌柜准许,但五十两确实多了点……”。

那二人再仔细看看,嘴里‘啧啧’之声,不停的摇摇头,就是没有离去的意思。

这时,仲逸正缓缓从店里走了进来。

店里的伙计是穆一虹后来按照新店规招的,还不认识他们这位真正的‘东家’。

一通招呼后,伙计顺便问了一句:“客官,您要点什么,小店马上就要关门打烊了”。

这时,正在柜台扒拉算盘的罗英,急忙跑了过来叮嘱道:“你忙你的去,这位客官由我亲自接待”。

仲逸摆摆手:“掌柜不必着急,先招呼其他客人,本公子就在这里随便坐坐、看看”。

罗英立刻领会,仲大哥的意思是:尽快打发走这一老一少二人。

“二位客官,不知你们买这对玉壶是做何用?送人?还是自家书房摆放?”。

罗英吩咐伙计再次为这二人换一杯茶,顺便说了一句:“其实,我这句话也是白问的……”。

那二人相视一眼,朝这边望来。

“这对玉壶,无论质地、做工,无论赠人、自家收藏,皆是上品,我们诚信堂玉器瓷器店,绝对保质保价,你们不会后悔的”。

这些年跟着老姜头,从若一当铺到诚信堂,从起初的打杂到如今的掌柜,罗英嘴上的功夫明显长进不少。

之前,在蠡县时,罗英就是县衙的衙役,后来由他的兄弟顶了他的差事,自己跟随仲逸来京,走南闯北的,他还去过榆林府跟李序南呆过近一年的时间,历练不少。

这些小子的志气,大着呢。

有了衙门的这层经历,罗英更能比一般店里的掌柜懂得如何察言观色?

“掌柜说的没错,只是我们还想便宜点银子,你看夜色将至,我们何不促成这桩买卖呢?再让点?”。

那老者见罗英十分老练的买卖人口吻,但看上去年纪却不大,说话也就随意起来。

罗英继续摇头:“这店里货物都有价钱,在下实在没有办法私自调价,同样的东西、同样的质地、做工,我们店里东西绝对物有所值,不行你们再看看,货比三家嘛……”。

那老头叹道:“掌柜的这话没错,实不相瞒,我们这是送人的,人家身份尊贵,又是读书人出身,一般的东西拿不出手,可好东西,要银子也多啊”。

老头这么一说,那年轻男子也继续说道:“你们是做买卖的,我们也是做买卖的,只是咱们的买卖不一样,别看店里整日人来人往的,但开支大、花销多,一年到头儿,也赚不了多少银子”。

一番哭诉,二人这意思:还是想让便宜一点。

‘哦?这话倒是听着新鲜,是何人?用的起五百两银子的茶壶,还挑着挑那的?也太难伺候了吧?’。

罗英一脸的同情状:这样吧,既然二位也是买卖人,那在下就再为二人赠送一对瓷杯,绝对的好瓷。

老头苦笑道:“呵呵,小掌柜真会做买卖,人家是新任的户部侍郎,之前做过都转运盐使司,那是一个多么肥的差事,攥一把水,都能榨出二两油来,什么好东西没见过?”。

罗英终究没有降价,诚信堂就是诚信堂,若是东西可以随便降价,而且一降就是近一半,那简直成地摊货了。

那二人最终也总算咬紧牙买了下来。

说实话,这样的质地、花纹,尤其做工,也只有诚信堂有,即便罗英没有额外赠送一队瓷杯,也会成交的。

大有‘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的意思。

“小掌柜,你是块做生意的料,不过你们店里的东西确实不错,等着吧,有更好的生意在后面呢”。

付完银子,那二人向罗英打趣道:‘叫你们东家多准备些物件来,不怕贵,东西好就行’。

罗英一边将二人送出门外,一边不解的问了一句:“不知二位所言何意?小的还真没听明白”。

老者哈哈一笑缓缓离去,身后的年轻人倒是向他嘀咕了一句:“眼下因为盐务的事儿闹得沸沸扬扬,听说都转运盐使司、盐课提举司的几个位子空了出来,有多少人、多少双眼睛盯着呢?”。

罗英下意识点点头,那人在他肩上拍拍道:“若是有人想疏通关系,见面礼什么的,是不是要准备?你这店都是好东西,你说呢,买卖能不好吗?”。

那二人的背影离去后,店里的伙计也收拾的差不多了。

“你们先到街上用些饭菜,我与这位公子说点事儿、玉器的事儿,回头还要找姜伯”。

望着仲逸,罗英向店里的伙计吩咐道:“记得,用完饭后要回来守店啊……”。

原本是来看生意的,没想到看了这么一出。

关上店铺,来到后院,罗英再次为仲逸备好茶水,二人这才慢慢说道起来。

‘方才那二人所说,类似的情况,你觉得属实吗?’。

仲逸笑道:当铺与杂货铺自不用说,那些走门路、送东西的,只会来这玉器瓷器店,否则,怎么能拿得出手?

罗英双眉微皱,细细回想一番,而后点点头:‘照这么说,倒好像是那么回事,最近买卖不错,好多物件确实也更适合送人,而不是收藏’。

生意做久了便是有一些门道的:譬如那些购物之人过多的看重外盒包装或外观感受,那他们往往是要将东西送给别人的。

反之,若是看重质地和更实际的感受,那或许是要自己收了吧。

“仲大人,是不是有人为难于你?我们可以叫樊大人、李大人啊”。

都是从蠡县县衙而来,但凡遇到事儿,罗英首先想到的,就是当初蠡县前后两任知县的樊文予、李序南。

呵呵,仲逸苦笑道:“方才还觉得你小子长进不少,怎么动不动就想着收拾人家?看你那点出息。我是来说正事的,说完就走啦”。

罗英立刻上前,站的毕恭毕敬,一如当初在蠡县县衙时的模样,就像是一个衙役对县令一样。

‘你坐下说,没别的事儿,就是上次给你们说过的,我们要在京城以外,大一点的城中,再继续开店铺’。

仲逸示意罗英靠近一些:“还是诚信堂,不过名下只有两个产业:卖玉器瓷器茶叶等名贵物品的店铺,还有就是杂货铺”。

如此一说,罗英立刻明白过来:“我这便安排时间,带几个可靠的兄弟去踩个点,看看哪里是否有合适的街面、门店,再看看价格,人流量等”。

果真聪明,一点就通,这小子很上道,做买卖也是块好料。

“仲大哥,你说咱们的诚信堂会不会开到蠡县呢?那样的话,沈捕头还有衙门的那些兄弟,都可以来店里了”。

玩笑一句,罗英自叹道:“不过,这样一来,我们又要支出不少银子了。盈利是不错,但新开店铺、连同装修、进货,都是一笔惊人的开支啊”。

二人这么说道一会,仲逸看看窗外月色,不由笑道:“目前只考虑到各布政使司所在的城,和部分知府一级的城。至于蠡县嘛,格外破例一次,就开一个杂货铺,至于玉器这些,也没必要,县城还是人少了些”。

罗英将他送出门外,仲逸再次叮嘱道:“你们尽管放手干,多培养有才有德的伙计,至于银子嘛,我这便去找穆少东家商量。

改日定一桌酒菜,叫上姜伯、小地瓜、陶朔……”。

从开春离开京城至今,诚信堂名下各店铺盈利颇丰,除了罗英、小地瓜、陶朔等尽心打理外,作为‘少东家’的穆一虹功不可没。

此外,身为仲府二夫人的宋洛儿,也是大家共同认可的,所有账目、银两、货物记录大多皆由她完成,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穆家小院,还是当初那种格局:干净、精致、安静,尤其阳光刚洒下时和黄昏之际,别有一番感觉……

开门的是穆一虹的丫鬟香儿,她对仲逸的到来还是有一些惊喜:尽管宋洛儿已将他回京的消息告知穆一虹,但毕竟是近半年没见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