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大明略 > 第631章 初到提举司(上)

第631章 初到提举司(上)

一月后,云南布政使司大理府、五井盐矿、盐课提举司。

盐课提举司,说白了就是掌管盐税盐政、并所属盐井之产销的衙门,设提举一人正五品,下有同提举从六品、副提举从七品等。

此外还有吏目一人,从九品,而库大使、副使这些都是未入流的。

盐课提举司上面还有都转运盐使司,一个都转盐使司辖数个盐举司,都转盐使司的转运使为从三品,下有同知从四品、副使从五品等。

这两个衙门都属地方衙门,而巡盐御史则是由朝廷所派,带有一种临时性质,并非常设。

但凡临时所设之职,必有其特殊的需要:譬如这次,朝廷刚刚整顿完盐务、对不少人员进行调换,巡盐御史一行,就是核查这一切是否按照朝廷旨意执行。

身为巡盐御史之一的樊文予,离开京城后,先是到两淮等地,之后会陆续巡查,只是到仲逸所在的五井,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在云南一地,就有安宁、白井、黑井、五井等产盐地,盐课提举司自然也就多了些,只是各提举司之间形成了分区治理、互不统属的特点。

在京这么多年,仲逸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外放一任地方衙门,而且还是云南这么偏远的地方。

真是应了那句话:计划赶不上变化。

从此之后,翰林院的侍读学士就要变成:盐课提举司的提举大人了。

“仲大人,咱们还是先用饭吧”。

在一旁的程默劝道:“盐课提举司主官盐务,不像其他知县、知州之类,几乎无所不管,大人只要尽快整顿好盐务,我们还能回京城,而且这次不去翰林院了”。

从翰林院走时,大家一路欢送,最后掌院学士竟然同意了程默的请求:他要跟随仲逸,依旧做他的随从,至于翰林院杂役的差事,恐怕也是后话了。

常言‘衣不如新、人不如故’,这小子能有这份情谊,还算不错。

不得不佩服他,能有这么大的魄力:从京城一路赶来,不易啊。

在翰林院的同僚看来,仲逸这绝对是捡了个大便宜:一个盐课提举司的提举,从五品不说,还那么肥的差事。

翰林院庶吉士考核合格后,外放一个七品知县或留京在六部做个六品主事,不知要多少年才能更进一步。而仲逸却是个例外:庶吉士考核也就几个月,而外放地方衙门一下子就是从五品。

相比如今正四品的樊文予、从四品的李序南,仲逸依旧是众人望尘莫及的。

在别人看来,他再次回京,至少也能在六部中谋个正五品的郎中,若继续留在地方,至少也是知州、甚至知府什么的。

仅此一点,樊文予与李序南已经比他晚了近十年,更何况其他人呢?

程默那句‘回京后再也不到翰林院’意思再明白不过:翰林院最高的品阶才是正五品,仲逸岂能一辈子就停留在五品上?

每每想到这里,程默就私下里‘鼓励’仲逸:仲大人,你将来至少也是个六部尚书之一,内阁首辅都说不定。

至少也是个尚书?

这或许是程默平生最‘狂妄’的一句话,可惜他不懂仲大人的心思……

从京城到大理,走过无数条路、路过多处衙门,也见过不少四品、五品的‘大人’,确实够累的,累的不是一点点。

来到云南后,该拜会的都拜会过了,该去的衙门也都去过了,如今能在盐课提举司衙门忙里偷闲一杯热茶,也算是谢天谢地了。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这是一个从五品的衙门,知州衙门也是同样的规制,比知县衙门‘阔绰’多了。

当然,眼前的景象还是差了点:就像个街市。

怎么说也是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儿,那怕是一个随从,程默觉得来到这里后,自己走路硬气了许多。

“仲大人住的房间我都仔细看了一遍,你们看是否还有什么要添置的?”。

一名差役过来,程默‘吩咐’一通后,还特意叮嘱了一句:“夫人喜好清静,闲人勿扰”。

那名差役连连点头,缓缓退了下去。

程默说的是仲姝,她是从京城一起随仲逸来的云南赴任。正如之前所说,她如今已有了名正言顺的身份在仲逸身边。

接到朝廷旨意后,仲府三位夫人立刻开始‘议事’:若是她们同去云南,总该是有些不合适的,尤其袁若筠从小在京城长大,除了袁若、仲府,还真没在另一地方超过三天的时间。

宋洛儿倒是从蠡县到扬州,再从扬州到京城,但她毕竟是内心喜欢‘静’而不喜动的,适合于仲逸在这里站稳脚跟、一起部署有序之后,才能开始她井然有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