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这个导演来自地球 > 第三十一章 开机拜神

第三十一章 开机拜神

阿亮的面试很顺利,一名大二的学弟被于斌相中,名字叫彭佳亮,童星出身,算是没有长残的那一种,王主任也极力推荐他。

至于杜来那边,于斌没什么理由不同意。

首先,千顺就是国内第二大的院线,自己和他们合作,排片率能够得到保证,逆袭很励志,但没多少人愿意从逆境开局,除非是天生受虐狂。

其次,千顺那边承诺,这部电影的预算成本只要不超过两千万,千顺就全部投资了,收益千顺和石猴子五五分成,这种好事上哪里去找?

这也是于斌能够答应和千顺合作的最重要原因,导演永远都不会投资自己的戏,否则会失去平常心,电影的质量也就无法保证。

···

4月1日,愚人节,怀柔影视基地。

“布置好了就赶紧来拜神啦。”于斌拿着对讲机,叉着腰,对周围正在布景的工作人员说道。

不远处的红木桌子上摆着香炉,以及苹果、香蕉、火龙果等各种水果祭品,身后的摄影机上蒙着红布,三三两两的工作人员慢慢地汇聚过来。

杜思琪左瞅瞅右看看,一脸好奇宝宝的样子。

“老实一点!”身旁的罗南溪轻拍了一下自己的外甥女。

其实开机祭拜这个事情,是从香港流传过来的,最早的戏园子,唱戏的时候常会在台下拜拜祖师爷,求祖师爷让自己多赚点饭钱。

后来戏园子已经不怎么存在了,被电影所取代,祭拜的传统习惯却保留了下来。

由于那个时候的技术不像现在这么先进,摄像机在拍片子的时候有可能会出现“划片”现象,就是拍摄过程中,胶片被摄像机内部零件划坏了。

“划片”会对剧组带来非常大的损失,但是那个年代即使是最好的设备,也无法避免出现“划片”现象,那只有烧烧香拜拜神,求保佑拍摄过程中不要出现“划片”。

所以摄像机基本都是用红盖头盖着的,仪式最后一步就是掀开摄像机的红盖头,这就是所谓的开机拜神的由来。

而现在的摄像机基本都是数码摄像机了,数码摄像机优点很明显,成本低,不用怕浪费胶片,演员演得不够好,随便重来,后期制作也方便,直接拷贝到电脑里面就行了,而胶片还得先转换为数字再进行拷贝和后期处理。

数字摄像机根本就没有胶片,肯定就不用担心“划片”现象了。

可内地的剧组在仪式的最后一个过程,仍然是揭开摄像机的红盖头。

所以说大陆剧组开机祭拜的习惯,都是从香港那边流传过来的,不过由于内地宣扬的无神论,其实也只是走走形式罢了。

于斌本人就是无神论者,对开机拜神很不感冒,但毕竟这次的投资大头是人家千顺影业,人家想要讨一个好彩头,自己也没理由做恶人。

整个剧组算上演员们的助理,总共一百五十来人,算是中等规模的剧组了。

于斌的脑子里是有很多作品,但如何一步步把他们搬出来,其实是有个讲究的,毕竟他前世至多是个导演初哥,唯一一部网大还没拍成。

即便于斌穿越过来就遇到大礼包,上来就给你提供拍摄《泰坦尼克号》的资金,他也玩不转。

不说别的,就说掌控几千人的剧组,以他现在的能力和资历也做不到。

之所以选择一些小成本,除了是因为资金有限,更多的还是受限于能力,于斌又不是韩信,做不到多多益善。

什么叫大导演?能够掌控大剧组是大导演的基本条件!

墨镜王的《一代宗师》光剧组就分为十几个,进行跨地区拍摄,每一组都将近百人。

老谋子的《长城》填海造景动用的人工不计算,整个剧组幕后人员加起来超过1200人,其中光翻译就有100多人。

就连华娱小说标准反派的白鸽,拍摄《赤壁》的时候,剧组人数都长时间在千人以上,光马就有两百多匹,有多少马就必然会有多少骑手,光马匹的管理人员就多达十几人。

虽然白鸽从好莱坞回来之后就没做出什么成绩,但被称一句大导演也丝毫不为过。

于斌不是大导演,他也不认为自己能够取得那些人所取得的成绩,所以他很拎得清,《超码的我》全剧组只有他自己,《法律至上》主创阵容总共也就几十人,他都在一点一点的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期以后能够玩儿转大制作。

《初恋这件小事》预算定在了1500万,标准的小成本电影。

于斌自领总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