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车神代言人 > 312 历史性杆位

312 历史性杆位

“天呐,刚才我得到赛事控制中心的数据,张一飞第七圈,跑出了2分08秒832的最快圈速。”

“要知道东望洋赛道的F3圈速记录是2分10秒732,张一飞直接跳过了2分09秒的领域,把记录带到了2分08秒的层次!”

“我从来都不敢想象一位中国方程式车手,能在东望洋赛道上面跑出这种圈速。”

“而且你们知道这个圈速记录是谁创造的吗?是来自法拉利车队的米高·舒密加(迈克尔·舒马赫)于1990年创造的,他现在已经是世界冠军加法拉利车队的当红车手!”

“张一飞他居然打破了一名F1世界冠军的赛道记录!”

李辛的话语,解释了科塞尔满意的原因,那就是张一飞都的最快圈速,实在是跑的太惊人了,居然做到了领先东望洋赛道记录一秒多!

打破赛道记录的场景很常见,但是能如此大幅度的打破,就是相当的少见了。

一般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两种可能性,第一点就是车手实力惊人。

俗话说江山代有才人出,每个时代总会出现几个出类拔萃的代表性人物。

就像F1七八十年代的传奇是尼基·劳达,九十年代封神的是塞纳,二十一世纪没有人能跟舒马赫争锋。

当一个新时代来临的时候,总要出现一位传奇车手,用着碾压一般的实力,把最强车手的那顶王冠戴在头顶上。

而且F1不存在什么突然冒出来的黑马,因为你达不到天才车手的成绩,压根就进不去F1,更没有什么慢慢培养厚积薄发的说法。

能进入到F1的围场里面,就已经代表着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几十位车手之一。哪怕就是最菜的那个,他也是相对于地球上最巅峰的几十人,对于其他车手依然是碾压一般的实力。

就好比唯一被F1吊销驾照的神人车手井出有治,他的事迹放在F1里面简直跟笑话一样。但就这种水平,统治了日本F3赛事,并且还跨界进入到铃木亚久里的ARTA车队,拿到过全日本的GT冠军。

可以说只要不是在F1赛道上面,他跑其他赛事就跟玩似的,随便吊打低级别对手。

现在就给张一飞下时代车手的定义,还为时尚早了一点,不过他在澳岛格兰披治大赛车的圈速,至少短时间里面,很难被其他车手给打破了。

除了个人巅峰实力之外,赛道记录的突然大幅度领先,还有可能就是出现了“火星车”。

“火星车”这个名字是来源于F1围场,形容某个车队的新型赛车性能惊人。哪怕就是其他车队的车手没有犯任何失误,用尽办法依然没有办法追上的车辆,就被称之为“火星车”。

就如同九十年代初级威廉姆斯的“黑科技”战车一般,利用技术的优势达到绝对领先,最后就连塞纳这种顶级车手,都没有抵挡住“火星车”的诱惑,从迈凯轮车队,转会到了自己的老对手威廉姆斯车队。

但是在低级别方程式赛事中,很难出现这种火星车的可能性。因为诸如像F3、雷诺使用的赛车,都是F1下放的技术。

“火星车”这种东西,可能创造出来很难,但是模仿绝对不是什么难事,最多就是当个赛季领先,第二个赛季就有其他类似性能的赛车出现。

哪怕就是没有出现,FIA为了保持赛事的平衡性,也会宣布禁掉某种强悍的功能,比如说威廉姆斯车队的“记忆可变悬架系统”。

张一飞现在的圈速,是否有“火星车”带来的功劳,这就不能只看张一飞他的圈速如何,而是应该看对手跑的圈速是多少。

如果说整体圈速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升,那么自然跟赛车性能有关系。只不过目前车队维修站,还无法实时了解到所有车手的最快圈速,只能等到比赛结束后,才能得出结果。

“卧槽,超过赛道记录一秒多,有特么的这么强吗?”

“不是吧,舒马赫记录都被张一飞打破了,他可是F1世界冠军啊!”

“他现在是F1世界冠军,又不代表着90年是,时间都已经过去十年,也该有人打破了!”

“赛道记录被打破是正常的,但问题是中国车手有这么厉害吗?”

一位港岛的英国人还是无法相信这个最快圈速,张一飞可是第一次参赛的中国车手,怎么可能强到这种地步。

别说什么雷诺分站冠军,就是拿到雷诺总冠军又如何,今天这里跑的,F3总冠军都好几个!

就算是进入到F1车队又如何,除了这个名号之外,张一飞还没F1的战绩证明自己实力,这实在是有点夸张了。

“那你是没见识过张一飞的实力,东望洋大赛GT冠军安组利听说过没有?张一飞用普通跑车跟他跑东望洋赛道,简直是把他吊起来打。”

“那天晚上我就已经预料到今天的结果,没有亲眼见证到张一飞的速度,你永远都无法相信东望洋赛道上,有人能开的这么快!”

说这话的是前天晚上现场见证张一飞跟安组利赛车的澳岛地下车手,可以说张一飞街头赛车的表现,已经完全征服了这批地下车手,简直是惊为天人。

如果张一飞不是职业车手的话,可能已经得到港澳“地下车神”的名号了。

不单单是他,就连坐在旁边的其他地下车手,脸上都流露出一种崇拜跟仰望的表情。

毕竟跟坐在这里远远观看不同,只有站在赛道旁边,亲身感受过张一飞的速度跟实力,才会明白他究竟有多恐怖。

随着代表着比赛结束的黑白方格旗出现,张一飞开始减速,准备前往维修通道的P房。

到这一刻为止,张一飞并不知道自己的最快圈速。因为排位赛的每圈速度都不同,比赛中的张一飞,更习惯专注于赛车,而不是每圈都关心自己跑的多快。

除非是遇到强大的对手,必须争夺那种毫秒之间的胜利,否则问与不问的区别不大。

张一飞就不信了,总过三十二名车手参赛,取前二十名的成绩进入正赛,自己还能在排位赛被淘汰了?

张一飞不问,科塞尔也从不主动告诉张一飞圈速,这也是他的策略习惯。因为科塞尔认为,只有在不知道自己圈速的情况下,才会有一种危机感,保持自己继续突破的斗志。

至于到底是不是这样,或者说车手是否能承受住好奇跟危机感,就不是科塞尔关心的问题了。

毕竟承受不住的话,你可以开口问啊,你不说的话,谁又知道呢?

一个懒得问,一个不想说,这样组成了赛事团队,真可谓是针尖对麦芒,两个人“臭味相投”。要是换一个比赛工程师或者车手,估计都会觉得奇葩!

主看台的观众,这个时候也是齐刷刷的把目光锁定在赛道的大型转播屏幕上,这里将出现车手的圈速以及排名。

很快大荧幕上的转播画面出现变化,单圈速度跟排名出现在大荧幕上面,而张一飞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