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走进不科学 > 第五百二十八章 给这个时代一点小小的穿越者震撼(下)

第五百二十八章 给这个时代一点小小的穿越者震撼(下)

实话实说。

由于声带受到烧伤的缘故。

徐云此时的声音有些嘶哑,音量也不算大,听起来甚至有些费力。

但他的这句话在老郭耳中,却劲爆的如同一道惊雷炸响,震散了他此前所有的感伤与遗憾。

“”

只见老郭机械式的转过头,目光死死的盯着徐云,一字一句的问道

“小韩,你刚刚说什么?”

情绪激动之下。

他连‘韩立同志’的称呼都放弃了。

毕竟徐云的这句话

可不仅仅是单纯的疑问句。

只要和就够这两个词虽然看起来有些欠抽,但却表明了另一件事。

那就是

在徐云看来,这种量级的数据似乎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想到这里。

老郭忍不住咽了口唾沫,连忙补充道

“小韩,你的意思是难道你有办法可以弥补这个数量差?”

徐云对于老郭的失态并不意外,其实他此时的澹定也有很大部分是装出来的,内心不比老郭放松多少。

好在如今他毁容的脸部伤疤自带天然防窥效果,于是他还是勉强澹定的点了点头

“没错。”

老郭闻言呼吸再次一滞,童孔骤然紧缩。

倘若此时林宇并未离开房间并用心电监护仪给老郭测个心率,将会发现老郭的心跳已经直奔200去了。

不过老郭却丝毫未觉身体上的异常,而是继续盯着徐云。

仿佛想用目光将他死死的钉进墙里一般。

虽然他在会议上提出了想要与徐云接触的想法,但这并不代表他本人对于徐云有多少信心。

他仅仅知道徐云背后一定有某个很强大的社团支撑,同时这样做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只不过把原本就要告诉徐云的厂内‘真相’,提前四五个月告诉他罢了。

反正不要钱,多少试一点嘛。

结果没想到这一试,还真得到了回应?

随后老郭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番气息,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对徐云说道

“敢问韩立同志,你所说的办法难道是加派人手?用人力扩充数据?”

此前提及过。

目前基地负责数据收集的一共有上百号人以及二十多台设备。

如果单纯把他们的数量翻十万倍,在数学上显然符合要求,只是无法运用在现实中罢了。

老郭有理由怀疑徐云会这样取个巧,然后说一句开玩笑尔

不过令老郭略微放松的是。

徐云很快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当然不是。”

“那就是要投入很长的时间?”

“也不是,全力以赴之下快的话三四天,慢的话七八天吧。”

“那么就是需要大量金钱?”

“唔成本肯定是要的,但咱们厂子不是生产机械设备的么,全部成本大概五六辆运输车的总造价吧。”

这年头的一辆ca10运输车售价大概8000多块钱,五辆运输车的总售价接近四万,造价则大概在两万五到三万之间。

当然了。

由于如今国内工业水平断档较为严重,这些运输车的成本倒不能直接对标工资去比较购买力。

毕竟如今一辆永久牌自行车都得200块钱呢,一个工人要不吃不喝攒十个月才够数,买车的时候还得凭票购买。

如果这些造价硬要换算的话。

大概相当于后世的一百五十到两百万吧。

实话实说。

这种资金对于基地来而言,不能算是个小数目。

但在眼下所面临的问题面前,却又小到可以忽略了——光是首都送来的热电偶湿度仪,价格就堪堪破万了。

想到这里。

老郭的表情顿时变得无比郑重了起来。

只见他端正身子,放下水杯,态度诚恳的对徐云说道

“韩立同志,不瞒你说,目前基地在气象方面确实陷入了一个非常尴尬的处境。”

“如果不解决天气预测的问题,基地接下来的计划将会极其被动,进度将会被大幅度拖缓。”

“所以韩立同志,我以我个人的角度请求你,能否将这个方案告知予基地?”

“当然了,你不是党员,不需要像我们这种强调奉献精神,所以有什么条件或者需求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定会尽力满足”

“要求就不必了。”

徐云闻言摆了摆手,打断了老郭的后半句话

“郭工,华夏有句古话,叫做救命之恩当衔环结草,方可以报恩德。”

“当初若非郭工把我从火场中救出来,我现在估摸着都已经烧成碳鸡生物、和别人去凑第二碑半价了。”

“况且医院也在我身上花了这么多宝贵的药物,又给我安排了这么好的病房,我可还没有支付医药费呢。”

说到医药费的时候,徐云刻意朝老郭挤了挤眼睛。

老郭是个彻彻底底的厚道人,闻言脸色不由浮现出了一丝不自然的神色。

不过这缕神色只是转瞬即逝,他很快便恢复了常色,整个人也顿时轻松了不少

“韩立同志,你能有这种觉悟我深感欣慰,至于救人的事情我认为换做任何一个有能力的人,当时都会伸出援手。”

“总之你放心,如果你的方案确实有用,组织上一定不会亏待你的。”

徐云则报以一笑,没有接话。

他知道老郭的这番话并不是在敷衍自己,兔子们对工作中有贡献的成员历来都会进行奖赏。

不过这年头的奖赏基本上离不开衣或者食,对于徐云这种后世来人而言也就那样。

当然了。

虽然徐云对于这些奖励没什么感觉,但这个忙是一定要帮的。

随后他也在床上调整了一番姿势,让自己靠床的时候更舒服一点,方才开口道

“郭同志,在解释我的方案之前,我有个问题还想确认一下。”

老郭做了个请的手势

“但说无妨。”

徐云点点头,询问道

“郭同志,如果我真的能采集十万倍数据的方法,你们要怎么才能对它们完成解析呢?”

“天气数据具有很强的时效性,这么多的数据堆人去计算恐怕也”

“哦,你说这事儿啊。”

老郭闻言笑了笑,脸上的表情很随意,伸手朝北方指了指

“这倒不难,我们工厂的铀矿挖掘算是国家比较重要的项目,在首都有一台103电子管计算机进行远程协助。”

“我们之前采集到的数据只有5000多组,十万倍的话也就是五亿组,计算机计算起来用不了太多时间。”

“所以比起具体的计算过程,如何采集到大量数据才是个大问题。”

说完。

老郭便下意识摸了摸鼻子。

这段话其实也是基地常委会想出的口径之一,有部分内容并非实情。

例如现在燕京的某个特殊建筑内,确实有一台计算机在协助221厂进行着远程计算。

但那台机子不是已经公开的103,而是神秘莫测的104。

截止到目前。

国内已经生产的104机只有两台。

一台给了搞原子弹的二机部,另一台则给造火箭的七机部。

这个情况要持续到好几年后华东计算所的j501计算机面世,情况才会得到好转。

不过有句话老郭倒是没撒谎。

那就是只要能收集到足够多的数据,他们确实可以利用计算机来辅助演算数据。

目前核武器研发所占的104机算时为60,剩下的则被二机部的其他项目共分使用。

也就是二机部的那台104机每天有接近15个小时的时间,可以用于核武器相关数据的计算。

104机的算力是每秒一万次,五亿组计算的时长就是五万秒,换算一下就是139个小时左右。

与此同时。

目前核武器的研发还处于初期阶段,部分数据相对没有那么急迫,有些时候甚至还用不满算时呢。

所以在爆轰试验场的建设面前,让104机腾出139个小时用来计算天气,条件上不存在任何问题。

当然了。

这件事的前提是

徐云真的能收集到十万倍的数据。

眼见老郭把计算机都搬出来了,徐云心中便也有了底。

只见他深吸一口气,组织了一番语言,对老郭问道

“郭同志,您应该知道,所谓气象预测的实质,就是使用数学物理方程建模大气状态,并通过对方程求解得到未来的天气状态。”

“只是复杂的参数化物理模型始终是不完备的,对物理过程的参数化,不可避免地会向数值预报引入系统误差。”

老郭点了点头。

众所周知。

天气预报发展至今,总共经过两个阶段。

也就是玄学阶段和科学阶段。

其中玄学阶段常见的方式就是占卜。

一般先是阿巴阿巴的晃着龟甲,然后哗啦一下撒到地上,由此来推导所谓的上天意志。

在一些蒙昧时期,这种仪式往往还会伴随着祭祀、求雨之类的行为。

不过另一方面。

玄学阶段倒也不是一无所用。

例如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就总结出了二十四节气,主要指导农事生产和行军打仗。

流传至今的天气谚语,也能反映早期人们对天气预报的关注。

例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等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

在温度计、湿度计、气压计被发明出来,以及流体动力学理论的发展后。

天气预报逐渐开始向应用科学的方向进行了转变。

不过真正促使近代天气预报发展的原先,还要归功于

战争。

没错。

战争。

参加过一战的同学应该都知道。

一战时期。

英国和挪威之间产生了一些矛盾,于是处在气象绝对领军地位的英国政府决定对挪威施加惩戒。

当时英国境内有27处观测站,挪威仅有8处,27对8,优势在我!

于是英国老就a上去了,拒绝对挪威气象资料。

不过挪威政府却并没有放弃。

他们从仅有的8处观测站开始,从气象监测、气象人才、理论研究等方向发力,成就了随后鼎鼎大名的

挪威学派。

没错。

挪威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