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文小说网 > 三国之长公子刘琦 > 第一百七十四章头疼的山越

第一百七十四章头疼的山越

“可恶,又是这些山越贼民。可恶至极!!!”刘琦愤怒道,兵部尚书贾诩又递上奏折,说是江东山越勾结宗贼,攻打县城,抢夺粮草军械。这已经是过年以来,第三次有关山越叛乱的战报了。

建安十年春,刘琦刚刚休养了一个月,自己的后方又起火了。鄱阳、乐安、海昏、余汗、上饶、建平等地山越叛乱频繁。其中为首者乃是彭姓宗帅彭虎、彭绮、彭旦聚众数万,屡次攻击官军,在山地作乱。贺齐等军来之,则其避之;官军退,则复起之。这次乃是大规模起义,聚集起数万人的规模,

“是可忍孰不可忍。哼,这次定要一劳永逸。彻底解决山越大患。”刘琦怒气不减,这次山越作乱,覆盖了江东半境,四郡之地。如不早除,必有大患。

贾诩点点头,道:“江东元气大伤,士民不足,良田荒芜。将军可征讨山越,则其壮者充军,羸弱这为民,如此即可解决江东之患,又可是江东恢复元气。”

“哦,山越有多少人,能补充多少兵源。”刘琦听到贾诩的分析,眼前一亮。江东被刘琦攻打过后,一直是荆州在为江东填补。现在的江东很难给刘琦提供兵源和粮草,只能勉强自足。

“若是江东内所有山越约有十五万,其中壮丁约有三万。”

“山贼实力几何?”“山越乃是汉民与百越混合之族,方逢天下大乱,灾难频繁,民不聊生。一部分汉人因逃避朝廷苛捐杂税而入山。与当地山越混居一起,其中有汉人成分,也有越人成分,故亦称‘山民’。山越的生产方式以农业为主,种植谷物,又因‘山出铜铁’,而常常‘自铸兵甲’。他们大分散、小聚居,好习武,以山险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其首领有‘帅’(领千人)、‘大帅’(领数千人)、‘宗帅’(万人以上)。实力不可小瞧,但是由于纪律散乱,不识兵法,倒也屡战屡败。”

“不过......”贾诩犹豫道。

“不过什么?”

“不过征讨山越难就难在,山越本是山中之人,来无踪去无影。一旦进入山内,就再也不能征讨。这也是山越屡次征讨,但仍然反复叛乱的原因之一。”

历史上孙权三次大规模用兵山越,基本解决了山越问题。一次是派吕范平鄱阳;程普讨乐安;太史慈领海昏;以黄盖、韩当、周泰、吕蒙等充任山越活动最频繁地区的县令长,悉平各地山越。一次是孙权,于是命陆逊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将俘获之人强者为兵,羸者补为民户,得精卒数万人。最后是孙权拜诸葛恪为抚越将军,领丹阳太守。大破之,诸葛恪将其中精壮四万人选为兵士,余者迁至平地充作编户。经孙吴数十年的残酷征讨,江南绝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地,一部分用以补充兵源;一部分成为编户,调其租赋,或为私家佃客。大量山越出山,对于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重要作用,也大大加速了山越自身的汉化过程。虽然山越拖累了江东的步伐,但是也是增强了江东实力。使得孙权在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有着不次于敌人的兵力。

东汉末年,刘琦初定江东,境内山越众多,分布极广。他们往往与各地的“宗部”联合起来,与之对抗,成为江东政权的心腹之患。诸葛亮以征讨为主,安抚为副的手段,倒也实施很顺利。可是刘琦屡次大战,抽调江东兵力,使得诸郡空虚,山越再次反叛。

刘琦虽是穿越过来,可毕竟不是史书。历史上孙权用了数十年的时间才把山越问题彻底决绝了。但是也是耽误了谋取天下的最好时机。从此也是只能偏安一隅。孙权究竟是如何解决的,如何短时间内解决,这是困扰刘琦的几个问题。

数日后。征南大将军府。

扬州刺史,扬州都督诸葛亮上书建议刘琦,克敌定乱非众不济,而山越依阻深地,心腹未平,难以图远。主公可派一上将征讨会稽、丹阳、新都三郡的山越,令相邻四郡,令各保疆界,然后分兵扼诸险要之地,将山越分割包围。只修缮藩篱,不与交锋。待其谷物将熟,纵兵芟刈,以饥饿迫使山越出山求活。将俘获之人强者为兵,羸者补为民户,可得精卒数万人。

刘琦让蒯越,贾诩,鲁肃,传看了诸葛亮的奏折,众人深以为然,鲁肃更是赞叹道:“孔明真乃奇才也。